“春分者,陰陽相半也。故晝夜均而寒暑平”,春分對應天時,人體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,此時,平衡陰陽最重要,養生調理遵循“以平為期”的原則。特別時陽虛之體,常發生五更瀉(雞鳴瀉,黎明前腹瀉),其病因為脾腎陽虛,黎明之前,陰氣盛,陽氣未復,陰陽之氣不相順接。臨床表現為黎明泄瀉,腸鳴臍痛,瀉后痛減,大便稀薄,混雜不消食物,形寒肢冷,四肢不溫,腰膝酸冷等。這里介紹幾種常用中藥。
補骨脂
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成熟果實。味苦、辛,性溫。如脾、腎經。具有補腎壯陽,固精縮尿,溫脾止瀉,納氣平喘的功效。本品能壯腎陽,暖脾陽以止瀉,臨床常與肉豆蔻、生姜、大棗配伍,如“二神丸”;或加吳茱萸、五味子,如“四神丸”治“五更瀉”。單用水煎服,每日5-15克。豬腰補骨脂湯:取補骨脂10克,豬腰子一對(洗凈切成小塊)入鍋加水煎1小時,調味后分2-3次食用。補骨脂酒,取補骨脂60克,浸泡在500毫升白酒中7天,每晚飲一小盅。
干姜
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。味辛,性熱。入脾、胃、腎、心、肺經。干姜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列為中品,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通脈,溫肺化飲的功效。本品辛熱燥列烈,主入脾胃而長于溫中散寒,健運脾陽,為溫暖中焦的主藥。臨床治脾胃虛寒,脘腹冷痛、嘔吐、腹瀉等。常配伍黨參、白術、甘草等,如“理中丸”。本品還有回陽通脈的作用,用于心腎陽虛,陰寒內盛所致的亡陽厥逆,脈微欲絕等,配伍附子,如“四逆湯”、“通脈四逆湯”等。單味使用,每日3-10克,水煎服。也克煮粥或煲湯服。需要注意的是,干姜辛熱燥烈,陰虛內熱,血熱妄行者禁服。
五味子
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實。味酸、甘,性溫。入肺、心、腎經。古人最早列于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藥,有滋補強壯之力,藥用價值很高?!缎滦薇静荨份d“五味皮肉甘酸,核中辛苦,都有咸味”,故有五味子之名。五味子五味俱備,補澀兼顧,屬于補益性的收澀藥,臨床應用廣泛,凡一切氣血耗散之休克、虛脫,皆可配補藥用之。該藥具有收斂固澀,益氣生津,補腎寧心的功效。味酸澀性收斂,能澀腸止瀉,又能補氣生津,防止久瀉耗傷氣陰,臨床用治脾腎虛寒久瀉不止,常與吳茱萸同用,兩者炒香研成細末,用米湯送服。也可與補骨脂、肉豆蔻、吳茱萸同用,如“四神丸”治“五更瀉”。本品單用水煎服,每日用量3-6克,研末服,1-3克。